(通讯员:杨宗儒、张倩)2017年11月28日晚7点,一场有关计算成像发展与应用的讲座在E楼三区315如期举行。主讲人邵晓鹏教授为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传统成像与计算成像两种成像方式,同时简单剖析了二者的区别。科技在不断创新,创新需要完备的知识体系,讲座进行过程中,邵晓鹏教授带领大家领略到了科技日新月异的魅力,为大家上了精彩难忘的一堂课。
“我的教学理念,就是把复杂的东西讲简单”,邵教授在讲堂开始前这样说道。免于直入主题的俗套,邵教授接着阐释了他对于“learning”与“thinking”两种学习态度的看法。教授认为,一味学习而不思考的态度很不可取,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独特的见解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随后,讲堂切入主题。为形成对比,教授首先为大家系统讲述了传统成像的原理与其在光电装备中的应用。例如从三维图像到二维图像的发展,观瞄系统智能化成为可能的进程,以及该技术在光电吊舱、坦克观瞄和陆基防护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成像技术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在科学家们追求更好的分辨率、更远的探测距离以及更小的光学系统的进程中,计算成像技术便开始迅猛发展。
关于计算成像技术,亦即本次讲座的核心内容,邵教授展开了一系列的详细讲解。从计算成像的分类,到该技术与传统成像的差别,和各类计算成像的衍生技术,教授用幽默的谈吐、敏锐的思维将同学们带入了科技的殿堂。邵教授首先由本质谈起,即物理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质的转化,体现了怀疑一切方可创新的研究观念。紧接着,邵教授以自己在美国的亲身经历来举例,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该技术的不同分类,同时穿插了眼睛和探测器关于均匀分布的问题,更帮助了学生去理解。事物往往在对比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邵教授在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为同学们展开了计算成像与传统成像的全面对比,其中涉及到编码曝光、模糊图像的处理、拍摄结束之后再对焦的技术,皆加深了大家对该技术的理解和赞同。同时,教授讲述了多孔径成像技术、SWaP光学成像技术和合成孔径成像技术等新型技术,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和知识面,为大家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不知不觉讲堂已进入了尾声,为增强同学们的专业自信,邵教授以自身正在研究的“穿云透雾”随机散射成像技术为例,为大家展示了独属于光电这一科研方向的无限魅力。“这个世纪是属于光电的世纪”,邵教授自信地说道,“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走好科研这一条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我们的专业就是独一无二的”。通过教授的鼓舞,在座所有人都对自己未来的道路充满信心,只要路是对的,便不怕旅途遥远。讲堂结束之后,同学们明白了自身思考以及勇于创新的重要性,机会从来不会等待你,它要靠你自己去创造、去发现,原来,科技的尽头,是如此的丰富多彩。